SmartERP构思来源和远景展望

我(ETSOO创始人)从大二开始兼职,为一家美国华人企业制作公司网站,主要实现产品展示和询价单,后来陆续做了EBay和亚马逊的产品发布,前前后后做了好多年,但始终达不到互连互通的效果,因为网站是网站系统,内部管理用了Peachtree,电商平台信息也彼此分割,统一的产品和客户信息不能同步,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需要开展。

2003年大学毕业,我进了农行,因为有英语优势,很快到了国际部,负责国际收支申报,因为牵涉银行到外管局的信息报送,每天的主要工作,就是大量的纸质填写工作,然后输入信息到外管局的系统。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技术方案,怎么样自动化流转业务信息,减少手工书写和重复录入,在一个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里肯定石沉大海。我当时就想,一个大的企业,有庞大的IT投入,都还有大量的需求可以开发,那么中小企业的需求如何解决?我觉得自己可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领域做点有价值的事情。

2004年从农行辞职,创办了ETSOO,刚开始的想法非常简单,就是做网站。公司成立后,接了青岛神龙达车行的业务管理系统,因为技术和经验积累非常有限,项目最后失败,但基本原因后来想明白了,这是因为公司下面有几个车行,每个车行都有一套车企强制要求使用且封闭的系统,客户想把所有业务信息集中到自己手里,想法很好,但在实际使用中员工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,自然会抵制抗拒,到最后只能是废弃。

在随后的时间里,我接触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企业信息化项目,对于中小企业而言,突出的问题,或者痛点,主要是三个:第一、预算有限,钱不多,想做的事情却不少,需求纷繁复杂,没有技术企业可以轻松提供全套解决方案。第二、因为不能购买大系统,小需求小软件尝试购买了不少,形成数据孤岛,我曾经去一个七八十号人的工厂,有财务、人事、生产管理和业务销售4套系统,彼此不能打通。第三、线下线上融合和移动办公的发展需求造成软件系统瓶颈,依赖于传统的本地化单机版软件,无法开展更多业务,临时的替代方案就是多套系统,手工同步。

发展可以掩盖很多问题,中国企业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,掩盖了产业亟待升级,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,内部软实力有待提升的问题。第三方电商的发展,促进了企业的营销能力发展,但是内部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太大质的改变,寄希望由外而内的改变进展缓慢;最近几年的企业OA管理软件百花齐放,开始尝试渗透到企业内部管理,但离企业全信息化管理依然路途遥远。

随着技术和项目经验的积累,我逐渐明白,没有自己的核心理念和产品,只能随波逐流,留下丁点小时段的足迹,不可能创造多少价值。这就是SmartERP诞生的最直接原因,我需要一套贯彻自己理念的核心产品,解决一个普通的企业,从人事、办公OA、产品、客户、订单、采购到财务和进销存的一体化需求,并足够开放和自我进化,这是一种尝试颠覆SAP思路,但是服务最广大中小企业的平价产品。从最开始基于ASP的一套简单网站管理软件,到后来发展到基于云平台的SaaS服务产品,耗费超过了十年。耗时过长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和工程的问题,也是视野和跨界能力的整合积累过程。没有一个有企业全局管理和软件研发经验和财务背景的产品经理,完成不了这个破茧的过程。SmartERP的未来,就是一套企业管理的核心基础系统。

很多同行和投资人问我,为什么要从一个通用型系统开始研发,而不从特定行业切入,因为我认为,未来企业的跨界情形只会越来越多,行业模糊性只会越来越强,其二,企业运营团队组合和灵活雇佣的形式会越来越多,其三,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,会创造很多新的企业形态,都需要从最基本的企业形态去理解信息化承担的角色,从一个广阔的视野去思考研究,然后再回归到特定行业去深入开发,这就是SmartERP云平台现在走的思路。这套理念从构思、实践并最终到达企业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,是一个先行者需要承受的布道者职责。